赛箔合作|《Mater. Today Bio》生物3D打印肺癌体外模型

先导小贴士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李金友主任、上海市肺科医院王海峰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汤忞研究员,以及豪森药业与赛箔生物团队,联合开展的一项采用生物3D打印技术,建立具有不同力学性能人源肺癌3D模型,并进行多种药物评价的工作,近日发表于 《Materials Today Bio》(医学1区TOP),题为“《ECM characterization and 3D bioprinted models of NSCLC for investigating stiffness-dependent tumor behavior and drug response》”。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 以上。其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与治疗结果密切相关,但目前只有约15% 的患者在早期被诊断出适合手术切除,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此外,治疗方案的选择往往依赖于临床和分子诊断,却未能充分考虑肿瘤微环境(TME)的复杂性,传统2D细胞培养系统也无法有效模拟TME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因此,开发更有效的研究模型和治疗策略迫在眉睫。
亮点汇总
●模拟肺癌ECM特征首次通过生物3D打印构建具有不同力学性能的肺癌模型
本研究构建的3D模型能精准模拟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界面结构与基质刚度。相比传统培养方式,3D培养显著改变肿瘤细胞转录谱,富集与肿瘤进展相关的基因,增强细胞-细胞、细胞-基质相互作用相关通路的活性,为研究肿瘤生物学提供了更接近体内环境的模型。
●揭示力学性能调控NSCLC肿瘤细胞侵袭性、药物敏感性
研究发现基质刚度对肺癌细胞的侵袭、增殖和药物敏感性有重要影响。软基质促进肺癌细胞的侵袭和增殖,硬基质则与化疗耐药相关。此外,还明确了CCN1基因在软基质中对肿瘤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关键调控作用。
●首次建立生物3D打印肺癌患者来源微肿瘤(PDT)模型并用于预测临床药效
PDT模型有效保留了临床样本的细胞异质性和分子特征,较好地反映肿瘤微环境。通过对PDT模型的研究,验证了生物3D打印模型在预测联合化疗和免疫治疗反应方面的潜力,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具体研究内容
NSCLC 细胞外基质(ECM)的理化性质表征及生物3D打印肺癌模型的构建:分析 17 对 NSCLC 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发现,肿瘤组织中存在 I 型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等多种成分,且肿瘤组织刚度高于癌旁组织,其刚度异质性与病理分化、TNM 分期等因素有关。基于这些特征,选用GelMA和HAMA制备生物墨水,构建了模拟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组织刚度的3D模型,细胞在模型中生长良好,证明了模型的生物相容性。

生物3D打印水凝胶培养富集肺癌细胞中与癌症相关的通路:对比 2D 和 3D 培养的 A549 细胞转录谱,发现 3D 培养显著改变了细胞的转录景观,3D 硬模型和软模型中均有大量与肿瘤进展相关的基因上调,如免疫调节、炎症、细胞增殖和肿瘤侵袭相关基因。GO和KEGG通路分析进一步证实,3D培养增强了细胞-细胞和细胞-基质相互作用相关通路的活性,凸显3D培养系统在模拟关键致癌过程中的重要性。

基质刚度调节生物3D打印肿瘤 - 癌旁模型中肺癌细胞的表型与药物敏感性:利用A549和H1975细胞系构建肿瘤 - 癌旁模型,研究发现软模型中A549细胞的侵袭和增殖能力更强,而 H1975细胞由于EGFR突变,对基质刚度的反应不明显。药物测试表明,H1975细胞对EGFR靶向药物更敏感,且软基质中的细胞对顺铂更敏感,揭示了基质刚度对药物疗效的调节作用。

肺癌细胞在3D硬模型和软模型中表现出不同的转录特征:对3D硬模型和软模型中培养的A549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发现两种模型中基因表达谱差异显著。硬模型中上调的基因与化疗耐药和脂质代谢相关,软模型中上调的基因多与增殖和侵袭有关,如CCN1基因。GO分析显示,硬模型中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软模型中细胞的分裂和能量产生相关活动增强。

CCN1调节软模型中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在软模型中,CCN1基因表达上调。通过敲低CCN1表达发现,软模型中A549细胞的侵袭和增殖能力显著降低,细胞周期停滞在G0/G1期。而在硬模型中,敲低CCN1对细胞侵袭和增殖影响不明显,表明CCN1的调节功能依赖于ECM刚度。

肺癌患者来源组织(PDT)模型的建立和验证:从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中分离原发性肺癌细胞,打印成具有软、硬特性的3D模型。PDT模型有效保留了肿瘤免疫微环境,且在基因层面能较好地重现原始肿瘤组织的特征。药物敏感性测试显示,多数PDT模型在软基质中对顺铂更敏感,但也存在患者间的异质性。

具有免疫微环境的 PDT 模型反映免疫治疗临床效果:以0240-JN患者样本构建 PDT 模型,并采用临床免疫治疗和化疗联合方案处理PDT模型。结果显示,PDT模型对联合治疗有明显反应,且与患者临床治疗结果一致,证明了PDT模型在评估治疗效果方面的有效性。

此次研究成果为NSCLC的疾病机制研究和临床精准用药提供了新的模型和方法。生物3D打印技术与组学分析相结合,不仅深入解析了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细胞行为的影响,还为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期待这些成果能在未来转化为临床实践,为肺癌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关于赛箔生物
赛箔(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研发生物制造技术和组织工程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21年2月。自主研发多种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的生物3D打印技术和装备、生物材料、体外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组织处理和培养装置。基于核心技术开发多种器官组织模型和相应的检测评价服务,为基础研究、新药研发、精准医疗、再生医学等领域提供生物3D打印全产业链解决方案,实现了从设备到产品到服务的全面覆盖。
在肿瘤相关领域,赛箔与合作者共同研发基于生物3D打印技术构建的肿瘤微组织(PDT),涵盖十余个癌种,包括高发肿瘤、难治肿瘤、妇科肿瘤和儿童肿瘤,培养成功率超过了90%。通过近千例样本研究,证实PDT与患者组织具有高度一致的分子特征和药物敏感性,1-2周即可获得准确的药敏检测结果,为治疗赢取宝贵时间,并且可为新药研发企业提供药效评价、入组标准建立、适应症筛选等服务。在再生相关领域,赛箔已建立多种3D组织工程皮肤,包括表皮模型、全层皮肤模型、黑素皮肤模型等,并相应开发多种体外功效测试方法。

肺癌

宫颈癌

结直肠癌

卵巢癌

脑胶质瘤

神经母细胞瘤

黑色素皮肤模型

全层皮肤模型

表皮模型
